華人特別注重湯水養生,但煲湯方式的不同,其實亦會令湯料有不同程度的營養流失。有見及此,營養學家Charlene Wong近日就拆解滾湯、老火湯及燉湯三者在營養流失方面的不同。
據營養學家Charlene Wong在Instagram分享指,中式湯水主要分為滾湯、老火湯及燉湯3類。隨著烹調時間不同,3款湯水其實亦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流失:
1. 滾湯
滾湯的烹調時間大多於1小時內完成,烹調時間為最短,較能保留食材當中的營養素,特別是維他命B和C。可是,關注血糖的人士須注意避免含澱粉質高的食材。
2. 老火湯
老火湯的烹調時間大多在1小時或以上,由於烹調時間不算太長,所以食材中大部分蛋白質含量可以被保留。
減重人士需要避免含豬骨、雞皮、雞腳等食材的糖水,以免攝取過多飽和脂肪。
3. 燉湯
燉湯的烹調時間為最長,約3小時或以上,普遍使用較昂貴的食材,例如:響螺、花膠、人參等。
較長時間的烹調令肉類食材的脂肪更能溶解在湯中,加上嘌呤含量較高,不太適合尿酸高人士或痛風患者進食。
4大煲湯食材選擇貼士
Charlene又分享以下4個煲湯食材選擇貼士指:
-維他命B和C豐富的蔬菜類食材容易被高溫破壞當中的營養素,烹調時間越長,營養素則流失越多,影響食物如冬瓜、雪梨、紅蘿蔔、苦瓜、粟米、木瓜等。
-碳水化合物類及澱粉質類的食材隨著烹調時間越長,越多澱粉質被溶解於湯中,當中例如蓮藕、馬鈴薯、豆類、南瓜、粉葛等。
-較不會被高溫破壞的營養素及食物,包括維他命A、D、K、蛋白質、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。
-含豆類或蔬菜的湯水含豐富鉀質,不太適合腎臟較弱或血鉀高的人士。
資料來源:晴報
Comments